新闻中心

行业变革持续深化带动轨道交通车辆配套商品市场稳定增长

时间: 2024-08-24 07:53:36 |   作者: 开云棋牌

  国际上,轨道交通行业变革持续深化,市场发展呈稳定增长态势,全球行业巨头加速整合融合,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干线铁路建设、铁路运营权全面放开,外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各类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经营意识慢慢地加强,部分区域和一些企业持续加快布局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并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轨道交通行业新业态竞争态势日益凸显。随着扩大内需战略逐步实施和铁路客运、货运持续改革,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城市轨道车辆需求多样化,对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也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和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经历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自主研发、配套完整、设备先进、规模经营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体系。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可大致分为基本建设投资、设备购置以及更新改造三部分。设备购置投资包括动车组、机车、客车、货车等交通设备的采购。随着大规模轨道交通基本的建设的陆续完工交付并实现通车,必将带动大量的铁路设备投资需求。根据国家铁路局发布的《铁道统计公报》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2020年至2022年各类型轨道车辆的整车保有量情况如下:

  轨道交通装备是国家公共交通和大宗运输的主要载体,属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是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代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对轨道交通装备提出了目标要求,轨道交通制造业将重点研制安全可靠、先进成熟、节能环保的绿色智能谱系化产品,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实现全球化运营发展。到2025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创新体系,在主要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基本的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导国际标准修订,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方案,预计202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含部分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覆盖95%以上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形成“全国123高铁出行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到2035年,国家铁路网总规模合计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含部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13万公里(含部分市域铁路)。形成由“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速铁路衔接的高速铁路网;由若干条纵横普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普速铁路衔接的普速铁路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逐步成网。

  “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的新建,国家整体将实施不相同城市的差异化发展思路。一是以国家规划布局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3个世界级城市群为突破口,建成轨道交通网;二是盘活已建成城市轨道网的城市存量;三是坚持根据都市圈和相关城市的实际特点和需要制定“标准化基础+差异化应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模式,在都市圈范围内针对最底层的基础性通用需求,形成标准化要求。

  由于城轨交通不仅有助于丰富居民出行方式,建立高效、灵活、环保的城市交通体系,还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提升沿线土地资产价格,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激活城市区域发展,因此具备建设条件的地方政府均对兴建城轨交通持积极态度。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内地共计有51个城市在建城轨交通线公里。城轨交通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土建全面开工到开通试运营合理工期一般为4-5年,上述在建线年底前陆续完工投入运营,如按照城轨车辆保有量密度5辆/公里测算,将需要各类型城轨车辆近3.2万辆。另外,截至2022年末,我国另有5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得批准,规划线公里,随着上述规划线路陆续开工,预计中长期将对城轨车辆的市场需求持续产生积极影响。

  轨道交通车辆需要严格按照运营公里数或已使用年数的限制进行不一样的要求的检修维护,更换零部件。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高速动车组的检修机制,采用以行走公里周期为主、时间周期为辅的模式。动车组的高级修周期基本一致,以CRH和谐号为例,一般会在240万公里(或6年)及480万公里(或12年)进行四级修、五级修。我国自2007年高铁投入运营以来,第一批车辆已经服役超过15年,按照时间周期计算,后续年度服役车辆将陆续步入高级修周期。高级修需要逐步全面维修或更换部件,以达到新车的水平,对于车辆配套产品产生持续的需求。按照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的规定,现有地铁车辆维保分为日常维保(包含日检、周检、月检、年检)和高级别维修(5年/60万公里架修、10年/120万公里大修)2个级别。架修是在解编车辆整体的基础上,清洗、检修转向架部位,检测车辆电气线路,使架修过程达到架修规范提出的要求;大修是将车辆整体解列,对有几率存在于车体、转向架中的风险进行排除,结合真实的情况,重新铺设车辆电气线路,更换车辆配套产品,通过更新技术的方式,提高车辆性能。随着我们国家城市轨道交通逐步进入架修与大修区间,车辆维修领域的配套材料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按照上述检修周期估算,2023年起每年动车组、城市轨道大修车辆分别达到数千辆。轨道车辆高存量带来非常大的零部件更新、检修市场,据测算,预计未来5年,我国动车组检修市场将达到每年300亿的规模。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的不断的提高,将促进运营维保市场成为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大量在线动车正逐步进入高级检修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也陆续进入了架修和首轮大修工作,市场规模庞大。随国家及各城市对于轨道交通车辆的持续投入,轨道运营维护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一般情况下,轨道交通车辆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检修维护费用会远高于其新车造价。随着我们国家动车组和城轨车辆保有量的逐年提升,车辆检修业务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加,中长期来看将成为车辆主机厂和零部件产品供应商的重要业务之一。截至2022年末,我国动车组保有量已超3万辆,城轨车辆保有量已超1万列,且预计未来还将增长,随着部分车型已陆续进入高级别检修维护阶段,未来车辆检修维护的市场空间巨大,将对主机厂和零部件产品供应商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轨道交通配套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进入该行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通过审核、验证,对企业的研发、设计、检测和生产能力有较高要求,下游整车制造企业对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过往项目运行经验也有严格要求,因而形成了较高行业准入门槛,市场之间的竞争相对有序。

  由于动车组运行环境复杂,在列车高速运行状态时,为确保安全运作,对车辆各部件质量的要求极其严格。此外,我国轨道交通主管部门以安全运行为主的经营理念,使得过往项目经验成为下游主机厂商对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供应商考核的重要标准。

  各大整车制造厂均会审慎选择具有长期安全运行经验、稳定业绩支撑和先进工艺技术的配套产品供应商纳入其合格供应商目录;并且只有进入合格供应商目录的配套产品供应商才有机会参与各大整车制造厂车辆配套产品采购的招标、议标程序,这无疑为潜在的市场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市场门槛,导致市场上合格供应商数量有限,市场占有率集中于行业内几家主要企业手中。

  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对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的要求比较高,进入本行业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审核、验证,对行业内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以及检验测试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主机厂与配套产品供应商共同研发、超前研发的传统,使得没有深耕行业多年背景的企业,较难完成相关这类的产品研发。

  在设计研发方面,动车组配套产品设计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其过程涉及人机工程、结构力学、减震降噪、可靠性、表面处理、轻量化和绿色环保等诸多领域,忽略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使最终的设计效果不达标。同时,配套产品设计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要不断研究各种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使设计不断迎合旅客慢慢的升高的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在生产制造方面,目前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生产涉及多种材质的冷热成形、焊接、粘接和多种表面处理工艺,具有成形工艺多样化、装配精度高要求、表面处理高标准、阻燃及环保标准高等特点,这就要求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制造厂商具有较高的技术工艺水平。

  行业内新进入者往往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较为完善的研发设计体系以及高水平的技术工艺能力,因而难以获得下游轨道交通车辆整车制造厂商的认可。因此,本行业对行业新进入企业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轨道交通运输必然的联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国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通过行业准入制度、技术标准及生产许可等来管理和引导,对配套产品供应商的资质、体系、产品均有严格要求。

  为了保证动车组、城轨列车运行安全,列车设备、车辆检修、设备正常运行管理、安全保证等均由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等文件要求,涉及轨道交通车辆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及重要性能的零部件产品,一定要活得相应的产品资质证书方能被采用。

  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供应商除需要满足国内相关生产资质认定外,还需要满足部分国际行业标准认证。例如,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专业方面技术领域,有欧洲EN15085焊接体系认证、德国DIN6701粘接资质认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等。

  由于轨道交通领域的下游客户对供应商要求标准较高,无形中把无资质和生产规模较小的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排除在外。因此,行业内企业一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提升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而产品研究开发实验室、检验测试设备、生产厂房及机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

  另外,本行业具有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下游整车制造厂商采购配套产品时给定的交货期通常较短,并且产品品种类型较多,因此,对配套产品制造企业流动资金占用较高。综上所述,本行业对于新进入者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行业市场调查与研究及发展的新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LDL)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